|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北京龙鳞特种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单透玻璃,夹丝玻璃,防眩玻璃,防滑玻璃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供应产品 » 微晶玻璃面板厂家
微晶玻璃面板厂家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产品: 浏览次数:5515微晶玻璃面板厂家 
型号: 4568522145
单价: 面议
最小起订量: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7 天内发货
  询价
详细信息

微晶体由玻璃相与结晶相组成。两者的分布状况随其比例而变化。 1.玻璃相占的比例大时,玻璃相为连续的基体。晶相孤立地均匀地分布在其中2.如玻璃相较少时,玻璃相分散在晶体网架之间,呈连续网状。3.若玻璃相数量很低,则玻璃相以薄膜状态分布在晶体之间。

3性能

机械强度高,绝缘性能优良,介电损耗少,介电常数稳定,热膨胀系数可在很大范围调节,耐化学腐蚀,耐磨,热稳定性好,使用温


  微晶玻璃图片

度高。

热学性能


  热线性膨胀系数 α (20-700℃)(0±0.5)*10-6K-1
  热 容: cp(20-100℃)0.8 K」*(KQ*K)-1
  导热系数:A(90℃)1.6W*(m*k)-1

应用

(1)β-锂辉石微晶玻璃与碳化纤维复合材料:强增韧效果,航天方面的新材料。

(2)氧氮微晶玻璃:不需辐射或加入晶核可直接整体微晶化,降低氮化硅晶体的烧结温度且保持高强度的β-氮化硅结构。

(3)可削云母微晶玻璃:层状结构,良好的电绝缘性及耐热性(电子绝缘材料)

生产工艺

微晶玻璃制备方法包括整体析晶法(熔融法)、烧结法、溶胶—凝胶法等,目前国内已工业化应用的方法为前两者。

(1)整体析晶法

1)利用加入晶核剂或紫外辐照等方法使玻璃内形成晶核

2)再经热处理使晶核长大,其他生产工艺与普通玻璃相同。

工艺过程:熔制和成型,结晶化前加工,结晶化热处理,微晶玻璃的加工

目前广泛应用到电磁炉的炉灶上,凹型微晶玻璃即是指形状呈凹型,类似锅的现状的微晶玻璃。该微晶玻璃板主要用途目前以大功率商用电磁炉及家庭用电磁炉上用为主。随着煤气,物价的上升,饮食行业的成本骤增,以及人们对无明火烹饪的理解,家庭电磁炉用户的增加。凹型微晶玻璃的销量也相应增加。

(2)烧结法

1)先将玻璃原料熔融再淬火成玻璃粒料

2)将玻璃粒料装入模具,然后先经一定热处理核化,再升温晶化获得产品。

工艺过程:原料熔融,淬火成玻璃粒料,筛分、烘干,装入模具,核化,晶化,抛光等加工。

该法目前主要用于生产CAS系微晶玻璃板,由于CAS系微晶玻璃板具有机械强度高、光泽好、耐腐蚀性强、无辐射、装饰效果好以及其与天然大理石类似的花纹等优点,可用于替代天然大理石材。

微晶玻璃的组成

把加有晶核剂或不加晶核剂的特定组成的玻璃,在有控条件下进行晶化热处理,使原单一的玻璃相形成了有微晶相和玻璃相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微晶玻璃和普通玻璃区别是:前者部分是晶体,后者全是非晶体。微晶玻璃表面可呈现天然石条纹和颜色的不透明体,而玻璃则是各种颜


  微晶玻璃图片

色、不同程序的透明体。

微晶玻璃的综合性能主要决定三大因素:原始组成的成份、微晶体的尺寸和数量、残余玻璃相的性质和数量。

后两种因素是由微晶玻璃晶化热处理技术决定。微晶玻璃的原始组成不同,其晶相的种类也不同,例如有β硅灰石、β石英、氟金云母、二硅酸锂等,各种晶相赋予微晶玻璃的不同性能,在上述晶相中,β硅灰石晶相具有建筑微晶玻璃所需性能,为此常选用CaO-Al2O3-SiO2系统为建筑微晶玻璃原始组成系统,其一般成分如表一所示。

表一: CaO-Al2O3-SiO2微晶玻璃组成

颜色\组成 SiO2 Al2O3 B2O3 CaO ZnO BaO Na2O K2O Fe2O3 Sb2O3

白色 59.0 7.0 1.0 17.0 6.5 4.0 3.0 2.0 0.5

黑色 59.0 6.0 0.5 13.0 6.0 4.0 3.0 2.0 6.0 0.5

上述玻璃成份在晶化热处理后所析出的主晶相是:β——硅灰石(β——CaO·SiO2)。

微晶玻璃在天文光学上的应用

由于微晶玻璃的物理特性不容易受温度影响,所以可以运用在天文望远镜的主镜和副镜上。从而提供更好的热平衡适应时间。因其物理性质稳定可以加工出更好的光学表面。

4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使微晶玻璃产生预定结晶相和玻璃相的关键工序。组成确定后,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主要取决于热处理制度(热处理温度与保温时间)。在热处理过程中,玻璃中可能产生分相、晶核形成、晶体生长及二次结晶形成等现象。对于不同种类的微晶玻璃,上述各过程进行的方式也不同。一般可把热处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玻璃结构的微调及晶核形成,第二阶段为晶体生长。

微晶玻璃的成核与晶体生长通常是在转变温度Tg以上、主晶相熔点以下进行的。一般在相当与10~10Pa·s粘度的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来进行核化处理,使母体玻璃中形成一定数量且分布均匀的晶核。对于一些极易析晶的玻璃(如熔体粘度较小、碱金属氧化物含量较多的体系),也可以省去核化阶段而将其直接加热到晶体生长温度,因为这些玻璃在升温过程中就可以完成核化,产生大量晶核。通常,晶体长大温度约高于成核温度150~200℃。

5显微结构

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主要由组成和热处理工艺所决定,对于微晶玻璃的物理特性如机械强度、断裂韧性、透光性、抗热震性等有很大影响。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主要有枝晶结构、超细颗粒、多孔膜、残余结构、积木结构、柱状互锁结构、孤岛结构、片状孪晶等。

枝晶结构是由晶体在某一晶格方向上加速生长造成的。枝晶的总轮廓与通常晶体形貌相似,在枝晶结构中保留了很高比例的残余玻璃相。枝晶在三维方向上连续贯通,形成骨架。由于氢氟酸对亚硅酸锂的侵蚀速度要比铝硅酸盐玻璃相更快,亚硅酸锂枝晶有容易被银感光成核,可将复杂的图案转移到微晶玻璃上。

高度晶化微晶玻璃的晶粒尺寸可以控制在几十纳米以内,得到超细颗粒结构。在锂铝硅透明微晶玻璃中,由于充分核话,基础玻璃中形成大量的钛酸锆晶核,β-石英固溶体晶相在晶核上外延生长,形成平均晶粒尺寸约60nm均匀的超细颗粒结构。由于晶粒尺寸远小于可见光波长,并且β-石英固溶体的双折射率较低,该微晶玻璃透光率很高。

在许多微晶玻璃中,残余玻璃相可以形成多孔膜结构。以β-锂辉石固溶体为主晶相的锂铝硅不透明微晶玻璃中,残余玻璃相中SiO2含量较高,黏度较大,因而能够阻碍铝离子膜网络。因此,锂铝硅微晶玻璃在高温下具有非常好的颗粒稳定性,可以在1200℃的高温下长时间使用。

所谓残余结构式指微晶玻璃如实地保留了基础玻璃中原有的结构。微晶玻璃成核的第一步往往是液-液分相,形成液滴。如在二元铝硅玻璃中,从高硅基质中分离出组成类似于莫来石的高铝液滴。热处理时,高铝液滴晶化成为莫来石微晶体,其外形继承了母体液滴的球形外貌。由于微晶体尺寸很小,只有几十纳米,尽管莫来石与硅质玻璃之间的折射率相差较大,对可见光的散射很小,是一种透明微晶玻璃。

云母类硅酸盐矿物在二维方向上结晶能够产生一种互锁的积木结构,是可切削微晶玻璃的典型显微结构。由于云母晶相较软,而且能使切削工具尖端引起的裂纹钝化、偏转和分支而产生碎片剥落,不会产生灾难性破坏,因此即使晶相体积分数仅40%也具有良好的可切削性,此外,云母相的连续性也使此类微晶玻璃具有很高的电阻率和介电强度。

具有柱状或针状互锁显微结构的微晶玻璃具有最高的机械强度和断裂韧性。以钾氟碱锰闪石为主晶相的闪石微晶玻璃的显微玻璃的显微照片。柱状互锁显微结构具有类似于晶须补强陶瓷中晶须随机排列的结构特征。这种微晶玻璃的弯曲强度达150Mpa,断裂韧性大(3.2±0.2)Mpa·m。以链状硅酸盐矿物氟硅碱钙石为主晶相、晶化程度更高的氟硅碱钙石微晶玻璃具有柱状互锁显微结构,其弯曲强度接近300Mpa,断裂韧性高达5.0Mpa·m.

当平衡相沿着各种亚稳相的界面形成时,便产生了典型的孤岛结构。在存在莫来石晶体和残余玻璃相的硅酸铯微晶玻璃产生的铯榴石晶相就具有孤岛显微结构。

几种微晶玻璃的晶相如顽辉石、钙长石和白榴石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结构转变,生产聚合孪晶,生产一种能够提高断裂韧性的片状孪晶显微结构。顽辉石开始形成原顽辉石,当冷却到1000℃时,顽辉石发生马氏体相变转变位斜顽辉石,顽辉石颗粒高度孪晶化。由于这种孪晶片显微结构可以使裂纹偏转吸收能量,使这种微晶玻璃具有最高的断裂韧性,平均约5.0Mpa·m,并具有很高的弹性模量。

询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