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上海弘文文具有限公司

毛笔,砚台,纸,墨,油画笔,毛刷,文房四宝套装,毛笔套装,一得阁墨汁,文化礼品,景德镇...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供应产品 » 厂家现货批发精品朱砂墨锭 朱砂批发
厂家现货批发精品朱砂墨锭 朱砂批发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产品: 浏览次数:5414厂家现货批发精品朱砂墨锭 朱砂批发 
单价: 58.00元/58.00元
最小起订量: 1 58.00元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
  询价
详细信息

重量:5钱(25克)








墨的使用及保养
    一、 使用前将墨锭露出塑料一厘米左右,在砚池里逐渐放加清水(不能用热水,热水会使墨涨裂),但不要放水太多,以免把墨浸得松软了。磨墨时应使墨身垂直,重按轻转,不要将墨磨出斜角来。磨墨要先慢,然后逐渐加快,既节省时间,又可避免出现墨渣,磨出的墨色也会好些。不要急于求成。墨最好当日磨,当日用,这样便于掌握墨的浓淡,便于书画。
    二、 使用后将墨锭上水渍用纸揩干,仍放入套和盒,以免墨上沾水而涨裂而变形、变质。
    三、 墨最怕潮湿,也怕风吹日晒。受潮会败坏墨胶,风吹日晒容易碎裂。因此,墨宜放在阴凉处。对已经碎裂的墨,可对接好,用胶粘起来,然后裹上塑料纸套,仍可作整锭墨使用。如发现墨锭上已有霉点,可放阴凉处自然晾干,现存放好。

光彩陆离的“墨苑”
    墨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品“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一,墨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文化发展的一件伟大贡献。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人们可以看到不少我国古代发展的一件伟大贡献。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人们可以看到不少我国古代大书法家和大画家的真迹。这些珍贵的书画,虽然珍藏了几百年或上千年之久,但墨迹仍然清晰,光彩夺目,古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说,显示了墨特有的功效。这对丰富和发展祖国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墨的历史
    我国墨的历史非常悠久。
    至少在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2500年——2100年,)我国已经有利用墨色作为美术装饰了。不过,那时很可能是利用天然矿物色,和现代的完全不同。有文字可查的还要稍晚一些时间。据《述古书法纂》记载:“刑夷始制墨,字从黑士,煤烟所有,士之类也”刑夷是周朝宣王(公元前827年——782年)时人。相传有一次,他在河边洗,看到水中漂来一块松炭,偶然拣起,结果弄了一手黑,这引起他极大兴趣。他带回家中捣研成末,用糯米粥之类的东西调和,遂制成墨丸或墨块。又从长沙出士的晚周帛画上的墨色和战国竹简上的漆黑墨色来看,说明周代已正式出现了“墨”。
    汉之后,墨的制作有所发展。汉朝宫廷特别设墨了专门掌管纸、墨、笔文房用品的官员。据“汉官仪”说,“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麋大小墨两枚”。显然,制墨的规模一定相当大了。事实上,汉时的产墨区遍及于陕西扶风(风翔)、隃麋(汧阳)、延州(延安),以及广东等地,其中以 所制的墨最佳,因此,古人诗文中也有称墨为“隃麋”的。后来的制墨者,不少用“古隃麋”作为墨的图案题识,以表示历史悠久,墨质精好。
    从汉到魏晋、南北朝,虽制作墨的人数不多,但墨的质量却不断提高。三国魏时,韦诞(仲将)总结前代经验,制出了被人誉为“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佳墨。据说韦诞曾给黄帝曹睿的一份奏折中写道:“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张芝之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逞径丈之势,方寸千言。“韦诞敢在黄帝面前夸口,可见他造的墨一定是很好的。到了晋代,制墨技术进一步科学化,发明了用胶配制成墨,使墨的质量大有改善。汉代墨成碎块,用研石在砚上磨成墨液使用,到用胶后,方能聚成墨锭,大致与现代的墨相去不远。
    唐初,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墨工人数和制作水平都有较大变化。这时,已开始用桐油等动植物炼烟制墨。主要产墨区移到多松的易水和潞州等地。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末战乱,易州著名墨师奚超、奚廷珪父子避乱于安徽歙州(宋改为徽州),见到黄山风景优美,遍山是适于制造好墨的松树,又有练溪新安江的水,遂又重操制墨生涯。由于奚氏父子积极专研,改进了捣松、和胶技术,终于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于是,不单廷珪担任了李煜的墨务官,而且全家“赐给国姓”改姓李氏。从氏,“李墨”名满天下,一度还形成“黄金易得,李墨难获”的情况。
    宋时,有了用松烟与油烟制墨两种方法,制作技艺大有改进。李墨的产地------歙州发展更快,几乎到了“家传户习”的地步。制墨地区从歙州扩及黄山黟州,再发展至整个徽州地区,“徽墨”之名就是这么来的。
    及至明朝,在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了一定程序萌芽的条件下,过去秘而不传的用“桐油烟”与“漆烟”的制墨方法被广泛利用,墨的生产又向前发展一大步,并出现了邵格之、方瑞生、罗小华“四大名家”。这时,久享盛名的徽墨开始出口,行销日本、东南来等地。
    清代,又出现了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制墨“四大家”,并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说。清代制墨,无论是墨的数量或质量,都要超过历代水平

    为什么制造高级油烟书画墨要放入珍贵天然麝香药材及香料等物呢?这不仅增添了墨的“芳謦”,主要因为这些珍贵材料能延长墨的储存,挥毫时增强墨的渗透作用,添加墨色光彩,防腐防蛀,使墨迹经久不变色。使用高级墨作为绘画,无论毛笔软硬,均可保持运笔灵活、不粘、不涩、不带。
      墨在造型上也是千姿百态逗人喜爱。在高级书画墨墨锭上均有我国著名书画家的绘画和诗词真迹的缩影,经艺人精湛雕刻、描金着色、方寸咫尺的墨锭上岚光山色、峰峦晦明依稀可见;历代书家楷书真迹惟妙惟肖流传伟于世。它既可使用,又可鉴赏。龙其是仿古藏墨,题材典雅,瑰丽多姿,椠刻精妙绝伦,画面金光灿灿,内容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传统独具一格的优秀文化艺术品。
    数百年来,积聚起来的各种木刻墨模共有万余付,是我国制墨业中保存得数量最多、艺术质量最好的一家。墨锭版面的作品题材广泛。有各种人物、楼台亭阁、高山名川、日月星辰、飞禽走兽。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书法则正、草、行、隶、篆各体齐全,笔力劲健。生动地反映了我国人民千百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悠久历史,凝结着我国几十代制墨艺人的高超艺术和智慧,实力一座百花齐放的“墨苑”,很有艺术意境。如“大好山水”,“天保九如”、“百寿图”、“丹凤朝阳”、“国宝”、“西湖四十景”、“耕织图”、“御园图”、“八仙”、“罗汉”等等,都早已驰名中处,蜚声海内外。其中早期优秀产品,已成为藏墨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在现有数以万计的墨模中有些墨模还是数百年前的遗物,如其中一付“枕雷阁”墨模经有关单位鉴定,认为是清代作品的原版,已成为珍贵文物。类似墨模也列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作品,正在进一步整理。


询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