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学堂 » 组织运营 » 正文

没有危机说明真的很安逸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20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50
核心提示:做企业和做人通用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创业基点论来看:人,有钱了,往往就会得意忘形,企业也是这样的,因为是人

做企业和做人通用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创业基点论”来看:人,有钱了,往往就会得意忘形,企业也是这样的,因为是人在经营与管理着企业。所以很多企业文化,把使命与责任做的大大的,是企业主的想法与真实感受(马斯洛支持着人有更高的社会价值追求),也是想利用这个来引导与激励所有的员工。

肚子大了的人,往往胆子就越来越大。没有忧患意识,集团化企业随处可见,最直接的就是浪费。李泽楷的企业,每年给出的是15—20%降低成本,实现不了的,部门经理走人,结果连续很多年都实现了。

现实的内地企业里,人才浪费比其他浪费更可怕。养老型的,拿高薪,却不干活;混点型的,钱不多,却占社保;关系型的,悠哉乐哉,无人问津;黄牛型的,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公正待遇。。。

一个人在企业里,不产生效益就是浪费,可如今的企业愿意养着不出效益的人,却无法真正重视出高效的人才。可企业围绕一个人展开的成本,很高。工资、五险、培训、办公场所分配、沟通成本、间接的影响力成本等。当企业主以及人力资源把一个人的成本摊开看透,情不自禁地会觉得“可怕”。

没有忧患意识,规模大了,就会忽视客户,常常发生“店大欺客”之事。在如今各个企业都在追逐“顾客占有率”的情况下,忽视顾客,就是自绝后路,自断财神。也有很多企业,凭领导们在家中自己捉摸“牛B”的市场策略,而不到市场上去策划与创新出策略,采取“高压式”的运作手法,逼客户就擒。“强扭的瓜不甜”,这样的运作第一年最多是持平,第二年就是大幅下滑,第三年没得人跟你缠了。

没有忧患意识与危机感,企业就自动会变得臃肿,少谋事、多谋人,争权夺利,相互挤兑,进行“圈地运动”,弄得人心惶惶、人浮于事。那这样的企业,你认为还有多远的前途?所以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搬上舞台,运用这些现成的管理工具,将事具体化到人上,让人为事服务,为事忙,把那些争权夺利逼到下班后进行。

忧患意识,普通员工很难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靠劳力与脑力吃饭的人,不害怕失业,反而愿意再择业,所以忧患对于他们没有用。

但危机感可以让所有的员工感受到,企业规模做大,企业影响力与社会地位就会大,在人才市场供求关系中,企业慢慢可以占据优势,人员的替代性就增强了,对于不好好工作、不珍惜目前工作的人而言,危机时刻有。

忧患意识,对于企业主而言,就是要经常坐下来静静地思考下企业的行为与步伐,该慢则慢,该优化则优化,切不可一意孤行。危机感,对于员工而言,就是在按部就班工作的基础上,要学会与善于创新,主动做事,创造效益。

而这两个方面,对于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而言,都要兼顾,为企业忧,为自己危。为企业忧,就是一个价值观认同的过程,努力做到思想与行为的高度统一;为自己危,就是一个提高管理水平、做个企业舍不得的人。

管理者尤其不要去在意那些“拍马屁”的人与事。如果你有这个能耐,你也能“牛”,如果你没有这个能耐,那就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没有危机说明真的很安逸吗?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hsbos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