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服装饰品 » 正文

创新“温州鞋”谋求国际市场新话语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27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228
核心提示:命运多舛的“温州鞋”,可谓学习市场经济的一本教科书。在加入世贸组织的10多年里,“温州鞋”一边在磕磕碰碰中坚韧生长,一边在

命运多舛的“温州鞋”,可谓学习市场经济的一本教科书。

在加入世贸组织的10多年里,“温州鞋”一边在磕磕碰碰中坚韧生长,一边在转型升级中重塑自我,在谨慎重返国际市场中,谋求“温州鞋”的新话语权。

这样的努力似乎没有白费。来自杭州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温州鞋”出口数量、金额双双创下历时新高。其中,出口鞋1.43亿双,同比增加41.7%;出口鞋类货值8.45亿美元,增长45.4%;每双鞋出口均价5.93美元,上涨了2.6%。

客观上讲,温州鞋之所以能实现“量价齐升”,确有一部分因素来自国际市场需求的复苏,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其发展理念的转变、技术创新的驱动,以及抱团协作应对贸易壁垒的勇气与信心,“温州鞋”未来发展须不走寻常路。

多年来,以温州鞋为代表的低价出口商品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坎坷波折的市场发展史,也一次次敲响了行业转型发展的警钟——无论是西班牙的“火烧温州鞋”、俄罗斯的扣鞋事件,还是欧盟隔三岔五的贸易救济设限等等,都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低价、无品牌,绝不是温州鞋的最后出路!

当前,在全球经济的舞台上,“中国制造”已逐步得到了认可,但品牌缺乏仍然是大多数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化的一大障碍。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观点,即国际品牌就一定是高档产品。事实上,物美价廉的中低档产品同样可以创造出世界名牌,畅销百年的美国可口可乐,自主品牌海尔、波司登等就是例证。

对制鞋业的认识,同样存在着误区。制鞋业虽是一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个夕阳产业,如果能及时抓住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逐步扭转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被动局面,传统鞋业实现顺利突围、健康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鞋业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型鞋企来说,转型升级并不是简单的“转产”,而是对产品档次、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提升,其中,以品牌为核心的产业链优化,是温州鞋企冲出重围的关键所在。

入世10多年来,温州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重灾区”,而温州鞋更是首当其冲。面对挑战,当地企业、行业协会和各级政府处变不惊、理性应对,助力“温州鞋”重拾信心。去年底,奥康(专卖店)历时6年完胜欧盟反倾销一案,不仅为温州乃至中国的鞋业赢得了尊严,而且为广大鞋企未来理性面对反倾销诉讼等贸易争端找到了法律依据。

与很多传统产业一样,温州制鞋业正面临着环境资源约束、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诸多影响,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印度、巴西、越南等国家在中低档鞋类方面的竞爭,以及来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在高档鞋方面的竞争,但从总体来看,“温州鞋”历经几十年积累与发展,已建立起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门类齐全的鞋类制造产业集群、新品研发中心,其综合竞争优势仍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匹敌的。

但这种综合优势能否真正转化为品牌优势、市场优势,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未来,“温州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创新“温州鞋”谋求国际市场新话语权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hsbos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