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贵州特产|800元/500g绿茶|特级都匀毛尖茶

'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

  • 产品单价: 1600.00元/
  • 品牌名称:

  • 产地:

    江苏 常州市

  • 产品类别:

    林业产品

  • 有效期:

    长期有效

  •  
留言询价 加入收藏
该企业其他产品更多»
贵州特产|800元/500g绿茶|特级都匀毛尖茶
¥面议 248人浏览

贵州特产|800元/500g绿茶|特级

推荐
  • 产品详情
  • 网友评价

产品参数

起订: 5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7 天内发货 所在地: 江苏 常州市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品牌:

详情介绍

'

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蟒山对峙。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都匀毛尖 - 品质特点:都匀毛尖茶又叫都匀细毛尖、白毛尖,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产出“鱼钩茶”、“雀舌茶”已列为“贡品”进献朝廷。都匀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未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

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著名茶界前辈庄晚芳先生曾写诗赞曰:“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爽味,心旷神怡功关灵!”

 都匀毛尖 - 采制工艺:都匀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与《都匀县志稿》所述“自 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优良 的芽梢,为形成毛尖茶的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都匀毛尖 - 品饮方法:都匀毛尖茶又叫都匀细毛尖、白毛尖,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产出“鱼钩茶”、“雀舌茶” 已列为“贡品”进献朝廷。都匀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未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都匀毛尖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著称。成品毛尖茶外形卷曲似螺形,白毫特多,色泽绿润,品质润秀,香气清鲜,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在国内外市场有盛誉。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

都匀毛尖 - 冲泡方法:水质对茶汤的滋味影响很大,水的硬度直接影响茶汤的色泽和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则色黄褐而味淡,严重的会味涩以致味苦。此外,劣质水不仅无法沏出好茶,长期使用生成严重水垢,还会损坏茶具。所以泡茶用水,应是软水或暂时硬水,一般来说,以矿泉水(比如农夫山泉)或山上的泉水为佳,一般家庭使用滤水器过滤后的水,也勉强可用。(反复煮开的水硬度提高,不宜泡茶) 

毛泽东与都匀毛尖

1956年4月2日晚上,都匀县团山乡乡长罗雍和来到乡茶叶加工站,要召开茶农高级社干部扩大会议,要讨论一下茶农团支部提出的“制三斤鱼钩茶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品尝的事”。罗乡长说:“先听听大家意见”。谭修芬第一个发言:制茶寄给毛主席是团支部,采茶姑娘们的一点心意。”第二个发言是堂兄谭修凯,他说:“《贵州农民报》有篇文章《人民热爱毛主席,万里边境送虎皮》。寄的特产也是热爱毛主席呀!”谭修芬之母是农会组长,第三个发言:她说:“爱唱《东方红》,寄茶叶给毛主席品尝,也就是翻身不忘共产党毛主席嘛。”其他委员也发言:说他们也有这种想法。罗乡长听后表示:“同意大家的想法,正是:不谋而合意一致,众心同志爱主席”。会议结束前,他宣布乡党委决定:任命我(谭修芬)为团山乡第一任茶叶加工站站长。

2号晚上的会议精神连夜传达到各户,3号天刚亮,谭修莲、谭修珍、罗少英、罗熙中、罗廷玉、罗廷共、罗廷芬、方新珍等八位姑娘背着么箩分配任务:“每人采一斤半茶青只能采两个丫的,一丫含苞,一丫半展,一要快速,二要保质。下午3点个个超指标,共采茶青15斤多,接着大家精心拣剔,剔除不合要求的鱼叶、叶片及杂物,摊放2小时,然后加工,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清洁卫生,分六次完成才加工结束。

4号天还未亮,谭修凯已制好小木盒,王顺大已写好信。写道:“毛主席,请您收下共青团员代表乡亲父老,感谢您和党中央的领导,当家作主人。为表心意,寄三斤都匀的特产——“鱼钩茶”,请您品尝”。我妈用新白布袋已装好茶叶,我和罗乡长进城寄茶。邮局张局长见罗乡长寄茶叶给毛主席,说:“对不起,人熟理不熟,请打开取一撮当场自己喝后才能寄。”小刘拿了杯子泡了起来,等了一会罗乡长先喝了一大口,局长,小刘都喝了,张局长满意的说:“这叫认真负责,荣辱共享,共同热爱毛主席喽”。并说,“寄特挂,邮资我付”。

九天后,中共中央办公厅特挂信来了,信是打字机打的。“茶农高级社共青团支部:你们寄给毛主席的茶叶已收到,中央曾有规定,不准给毛主席寄东西,经主席批准,寄给您们十六元作成本费。”落款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但下面是毛主席签的字:“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茶叶可命名毛尖茶,毛泽东”。

都匀毛尖 - 分辨:

 

外形:
都匀毛尖茶外形卷曲似螺形,白毫特多,色泽绿润,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劣质的却显得个个都不一样,而且外形不符和上述特点。
汤色:
都匀毛尖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著称。所以特级的都匀毛尖成品毛尖茶品质润秀,香气清鲜,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而仿冒品往往在第一次冲泡后味道都荡然无存。

都匀毛尖 - 传说:

细细毛尖挂金钩.

都匀毛尖传九洲,

世人只知毛尖好,

毛尖虽好茶农愁。

这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首民谣,它道出了都匀毛尖茶形如金钩,清香淡雅.被人称赞,同时也透露了从前茶农内心的忧愁。都匀毛尖茶,原产地在都匀市与贵定县交界的。云雾山上。后来人工栽培于都匀市郊蟒山下的茶农寨一带.每年“清明’’前三五日采摘第一批为上品。此茶叶尖誊曲,白毫显露,色泽鲜绿。汤清味醇。据说还有醒脑、润肺、治痢等功能。《都匀府志》记载:明初为上贡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解放后又远销日本、新加坡、港、澳等地:都匀毛尖茶誉满全球,名不虚传。关于她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很古的时候,都匀蛮王有九个儿子和九十个姑娘,蛮王老了,突然得了伤寒,病倒在床,他对儿女们说:“谁能找到药治好我的病,谁就管天下。”九个儿子找来九样药,都没治好。九十九个姑娘去找来的全是一样药——茶叶,却医好了病。蛮王问:“从何处找来?是谁给的?”姑娘们异口同声回答:“从云雾山上采来,是绿仙雀给的。”,蛮王连服三次,眼明神爽,高兴地说:“真比仙丹灵验!现在我让位给你们了,但我有个希望,你们再去找点茶种来栽,今后谁生病,都能治好,岂不更好?’’。姑娘们第二天去到云雾山,不见绿仙雀了,也不知道茶叶怎么栽种。她们在一株高大的茶树王树下求拜三天三夜,感动了天神,于是天神派一只绿仙雀和一群百鸟从云中飞来,不停地叫:“毛尖…茶,毛尖…茶。’’姑娘们说明来意,绿仙雀立马(方言,立刻的意思)变成一位美貌而聪明的茶姐一边采茶一边说: “姊妹们.要找茶种好办,但首先要做三条:一是要有一双剪刀似的手,平时可以采药,坏人来偷茶时,就夹断他的爪爪(方言,手的意思);二是要能变成我这样的尖尖嘴,去捕捉茶林中的害虫;三是要能用它医治人间疾苦.让百姓健康长寿。”姑娘们说:“保证做到这三条.请茶姐多多指点。”茶姐拉着这群姑娘的手.叽叽咕咕.指指划划,面授密决,姑娘们一阵欢笑.高兴得边唱边跳《仙女采茶舞》。

绿茶啊!绿茶,

毛尖一绿茶。

生在云雾山,

种在布依家。

姑娘们终于得到了茶种,她们回到都匀后头一年种在蟒山顶,被冰雹打枯了;第二年种在蟒山半山腰,又被霜雪扎死了;第三年姑娘们种在蟒山脚下。由于前两次的失败,这次他们更加精心栽培,细心管理,茶苗长势越来越好,而变成一片茂盛的茶园,人们就叫这地方为茶农。为了不忘记绿仙雀的指点,后来这茶就取名叫“都匀毛尖茶”。都匀蛮王有了这茶园,国泰民康。但不知过了多少代,传说到了明洪武调北征南的时候,有一支官兵驻扎在都匀薛家堡。由于水土不服,很多士兵都病倒了,上吐下泻.喊爹叫娘。当地一位布依老人晓得这病情后.就主动带上一把盐、茶、米、豆,煮汤给官兵喝,一连三碗,终于把病治好了。后来,有一位将领打听主要是茶叶的妙用后,就在市场上悄悄买得一包都匀毛尖茶,带回京城禀功。皇帝品尝后,觉得很开胃,又是一付良药,连连点头说:“太好了,太好了!"此后每年派专人来都匀要上贡茶一都匀毛尖茶。有一年,京城一帮官兵来收贡茶,却一两也收不到。他们气急了,亲自跑到蟒山下的茶农一看,只见十来个采茶的姑娘马上变成一群绿仙雀,飞来啄这伙狗腿子的眼睛,官兵们在茶农无立脚之地。他们听说都匀牛场还有一片茶园,又赶忙跑到牛场来,但牛场的茶园又被几十头牛马拉屎拉尿淋茶树了。官兵们得不到贡茶,怕回到京城交不了差。正在为难时,都匀蛮王的一位长官说: “我们也没有办法呀,这样吧,你们回京城后,就说都匀一带的毛尖茶,统统被有毒的绿尖嘴雀啄过,又淋上牛屎马尿.根本不能吃了.做药也不灵验了。”皇帝听了这番话后.信以为真.从此减免了贡茶。但好景不长,事隔两三年,京城又来了一伙官兵。他们来到都匀后,巧立名目.敲诈勒索,贡茶年年猛增,弄得茶农倾家荡产,茶园也变成一片荒丘。

 

'

网友评价 0条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