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六角丛书·中外名人传记:比尔·盖茨

基本信息书名:六角丛书中外名人传记:比尔盖茨作者:赵银玲 著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ISBN:9787802068711页码:166版次:2装帧:平装

  • 产品单价: 5.76元/5.76元
  • 品牌名称:

  • 产地:

    河北 唐山市

  • 产品类别:

    大众图书

  • 有效期:

    长期有效

  •  
留言询价 加入收藏
该企业其他产品更多»
六角丛书·中外名人传记:比尔·盖茨
¥5.76 192人浏览

六角丛书·中外名人传记:比尔

推荐
  • 产品详情
  • 网友评价

产品参数

起订: 1 5.76元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 所在地: 河北 唐山市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品牌:

详情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六角丛书·中外名人传记:比尔·盖茨
作者:赵银玲 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802068711
页码:166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2009-05-01
语种:中文
纸张:胶版纸
原价:8.00元
商品标识:360_10047923


内容简介

他是一个电脑神童,13岁开始编程,20岁开始领导微软;他是一个商业奇才,孩子般的微笑背后隐藏着难以捉摸的独到眼光,他的经营智慧让微软名噪天下;他的财富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神话,31岁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39岁成为世界首富。他就是这个时代的传奇人物——比尔·盖茨。
  1977年,刚刚4年级上完一半的比尔·盖茨毅然选择退学,离开哈佛,全身心投入到和保罗·艾伦一起创建的微软公司。
  比尔·盖茨利用自己的远见卓识和精明的商业头脑打垮了竞争对手,最终把软件做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成就了今日的微软帝国。作为微软的创始人和领航人物,他懂得在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中利用一些商机,战略上的忧患意识又让他永远不满足现有的成就,目光总是盯着广阔的未来领域。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谈人生
  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在的话。
  谈工作
  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要拖延。任何事情想到就去做!立即行动!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华最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发掘和开拓的人。
  谈管理
  一个管理者如果不了解其下属的工作,那他就无法有效地管理他们。
  微软离破产只有184个月。企业无法创新,一年后也许就不在了。


目录

第1章 比尔·盖茨的成长之路
一 天才的诞生
电脑神通呱呱坠地
家族背景
二 不同寻常的童年
酷爱阅读和游戏
有个性的小学生
在体育和社会活动方面表现出色
轰动全校的经营报告
三 崭露头角的中学时代
对“电脑”一见钟情
志同道合的朋友
沉迷电脑
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

第2章 哈佛大学时艰难的抉择
一 考取哈佛大学
二 特立独行的个性
三 不屈居第二的倔强
四 两个“高频段交流”的朋友
五 BASIC语言的诞生
六 毅然离开哈佛
在退学问题上一度挣扎
微软出世

第3章 微软公司的崛起与腾飞
一 微软公司的初步成功
盗版风波
难缠的官司
21岁的董事长
“定居”西雅图
手提式微电脑诞生
传奇人物鲍尔默
和IBM签署合作协议
秘密的研发过程
保罗·艾伦离开微软
二 微软公司的飞跃
软件风云
多计划菜单软件问世
比尔·盖茨时代宣告诞生
透过视窗看世界
微软股票上市
迁居瑞德蒙
三 成就软件帝国
超级畅销软件Windows3.0
坚不可摧的微软帝国
反微软联盟
Windows95
违反反垄断法

第4章 经营微软帝国的智慧
一 别具一格的人性化管理
二 永远保持一颗进取心
三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第5章 功成退隐,开始慈善事业
一 告别微软,投身慈善
二 背后的女人
“32位”小姐
一生的好朋友温布莱特
女才子梅琳达·弗伦奇
家有贤妻
三 盖茨夫妇将慈善进行到底
四比尔·盖茨的家
第一个家
“未来”之屋
五与中国结缘
附录《高端访问》对话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个人档案
比尔·盖茨、微软公司和盖茨夫妇基金会大事记
获奖/荣誉纪录
比尔·盖茨名言


前言


精彩书摘

  第1章 比尔·盖茨的成长之路
  一天才的诞生
  电脑神通呱呱坠地
  位于美国西北角太平洋黄金海岸线的西雅图,常年被青山绿水环绕,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着“绿宝石城”的美誉。许许多多的冒险家来到这里创造未来,这里也产生了无数神奇的故事,最有名的当属早已扬名世界的喷气式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人们也把西雅图称为“波音城”。西雅图和旧金山、洛杉矶并列为美国西海岸的三大门户。西雅图是冒险家的乐园,传奇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1955年10月28日晚上刚过9点,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婴降临在西雅图市“瑞典人医院”里,这个男婴就是后来成为全球首富的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的真名叫威廉·亨利·盖茨第三,比尔·盖茨的父母给他取了一个“老三”的爱称。不过,外婆喜欢叫这个孩子为“小比尔”,后来大家也就习惯地称他为“比尔·盖茨”。比尔·盖茨从小就活泼可爱,是个聪明又快乐的孩子,邻居们都很喜欢他。
  家族背景
  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亨利·盖茨是个进取心很强,有着远大抱负的律师。他曾经当过海军中尉,退役后在华盛顿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助理辩护律师,并与在大学里就相识的后来成为教师的玛丽·马克斯韦尔结婚。
  玛丽·马克斯韦尔出生于西雅图市一个名门世家。她的祖父创建了美国城市银行,这家银行后来发展成为全美的知名银行。玛丽的父亲詹姆斯·威拉德·马克斯韦尔大学毕业后,就在父亲的银行里做信差。他喜欢交际,喜欢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后来,他成为了美国九大银行之一的太平洋银行的副总裁,是位声名赫赫的大银行家。玛丽的祖父给儿女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但是这个家族却鄙视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不喜欢炫耀财富或者地位。这个家族的后代们也都遵循先辈留下来的优良传统,过着简朴的生活,崇尚良好的教育。当然,这个优良的传统也被玛丽继承下来。
  盖茨一家像其他普通家庭一样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彼此相处十分和睦融洽。比尔·盖茨的父亲稳重老成,待人诚恳,在法律界口碑极好。他做过华盛顿州律师协会主席,还出任过全美律师联合会委员会主席。而母亲玛丽则“一直是这个家庭的中心人物和驱动力”。她性格温和、举止典雅,处事则不乏果断利索。盖茨出生后,她就不再去学校教书了,而是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不过,她依然对社会工作怀有极大的兴趣,在西雅图历史和发展博物馆担任了义务讲解员,常去各地学校为学生们讲解本地的文化和历史。同在教育界一样,她在社交界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盖茨的家庭充满活力。盖茨父亲曾回忆说:“我们一家都喜欢运动。星期六我们举行网球邀请赛,而星期天则是家庭奥运会,有各种各样的项目。”这样的家庭生活深深影响了盖茨,以致后来微软成功后,盖茨为他的家人建了一个专门的度假营,用于和父母重温旧日时光,只不过这次游戏的规模扩大了,一些朋友和微软的职工也加入了进来。
  也许是受家族基因的影响,盖茨从小就好动,是一个高能量的孩子。据说在婴儿时期,比尔·盖茨就喜欢在摇篮里有节奏的晃动,长大些后,又在弹簧木马上找到了晃动的快乐。后来,他把这种摇晃的习惯带入了成年时期,甚至传染给了微软公司的成员。
  微软公司的经理们在开会时,一大群人坐在靠椅上一边讨论,一边和总裁一起摇摇晃晃,这一度成为微软公司特有的景观。这种看似怪诞异常的行为,恰恰体现了比尔·盖茨与众不同的个性。在这摇摇晃晃中,比尔·盖茨摇动了整个世界,摇出了微软的神话。
  二不同寻常的童年
  酷爱阅读和游戏
  盖茨从小就酷爱读书,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这也许是受了外婆的影响,盖茨的外婆小时候经常给他念书,和他一起打牌和玩游戏。盖茨的家人回忆说,每逢星期天,晚饭后全家人会聚在一起玩游戏,下棋、填字游戏和打扑克牌,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游戏往往很严肃,因为关系到谁输谁赢,大家竞争得很激烈,而小比尔这时就表现得很争强好胜,因为他不喜欢输。
  当小比尔只有三四岁的时候,母亲成为了社区工作的自愿服务人员,在西雅图历史和发展博物馆当讲解员,由于家里没有请保姆,所以母亲外出经常把小比尔带在身边。当她在学校向学生们讲解西雅图历史和博物馆的情况时,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的桌子旁边,尽管盖茨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可是在这个时候却显得异常专注。当母亲讲解时,他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母亲,俨然一个天才的小学童。母亲为此非常自豪,对小比尔倍加夸赞。早期的启蒙教育培养了比尔·盖茨热爱阅读的习惯,这一习惯也伴随了他的一生,为他以后那种以观念制胜的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盖茨全家喜欢在餐桌上展开讨论,话题总是围绕大家感兴趣的各种问题。其中主要是各自的活动和感受。后来,孩子们长大了,也常常谈论有关他们今后工作的事情。比尔·盖茨回忆说:“我家的生活非常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在家中学到很多东西。大家喜欢的事情是读书、聊天和做各种游戏。”
  正是受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小时候的比尔·盖茨尽管是个儿童,但是不喜欢连环画、卡通画之类的儿童读物,而喜欢阅读作品。
  除了在学校的时间,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度过的。父亲的这些藏书开启了小比尔的智慧之门,在这些图书中,小比尔尤为喜欢翻看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三分之一的大书,还经常提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大人们不知如何回答。也许是被书中的奇妙世界吸引了,小比尔经常抱着书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他感觉到,小小的文字能记录古人和世界各地无数有趣的历史,又能传播出去,但是人类的历史不断向前,那么百科全书不就越来越笨重了吗?有没有一种好的方法,造出一个魔盒来,只要小小的一个盒子,就能把百科全书里的东西都收进去,那该多方便。后来这个奇妙的思想火花竟然被比尔·盖茨实现了,不仅如此,他还将文本和图片同声音和动画结合起来。一张装有Enearta软件的小小光盘,第一版就收有2.6万个词条,900 万字的文字,还包含总共8个小时的声音,1000幅照片,800幅地图,100多张动画和视频录像,250张图表和表格。把这张光盘放进一台多媒体的家用电脑,就可以图文并茂地享用这部当年小比尔爱不释手的百科全书了。
  除了阅读百科全书,小比尔还喜欢阅读历史名人传记,法律和商贸方面的书也有所涉猎。为了满足孩子阅读的愿望,老盖茨经常买回各种书籍,小比尔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房间建立了一个小书库,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在书架最醒目的位置,贴上了一张写有“比尔·盖茨藏书库”的字条。
  对知识的渴求,使小比尔对阅读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家附近的一个图书馆举行夏季阅读竞赛,小比尔报名参加,并得了第一,这也是众多第一里的第一个“第一名”。
  大量的阅读不仅使他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也培养了小比尔思考的能力。
  盖茨的母亲回忆,她的儿子总是在思考,“当我们要去什么地方的时候,他总是没有准备好。要是我们催促他‘你在干什么呢’,他就回答‘我在思考’。”小比尔还反问父母:“你们难道从来就不思考吗?”“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老比尔补充道,“我们不敢肯定,我们是否思考过。”
  有个性的小学生
  童年的比尔·盖茨虽然喜欢游戏,但是对于孩子们聚在一起的游戏不感兴趣,只愿意一个人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盖茨很小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个性。他很要强,办事执著,任何事情只要认准了就要做到最好,而且一定要胜过别人。在各种比赛和竞争中,有着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当年他的一个同学回忆道:“他很讨人厌,总是很自信,特别好斗,而且聪明得可怕。人们都觉得他日后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他一点儿也不懂礼貌。”
  可是,小比尔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受环境和舆论的左右。就如他四年级时对同学卡尔·爱德说过的话一样,“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如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作为小草干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小小的年纪就有如此气魄,着实让人钦佩。
  有着事事要强个性的比尔·盖茨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方面也很出色。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人体特殊作用的作文,作文要求每个学生要完成四五页的篇幅,这下盖茨平时积累的百科全书知识可派上用场了。为了让自己对人体了解得更全面,他还想到了查阅爸爸书房里的有关医学、生理、心理方面的书籍。借助这些书籍,他一口气完成了一份长达30多页篇幅的作业。这令老师和同学都感到十分的惊讶!
  比尔·盖茨还坚持写日记,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的,也必须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从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儿什么东西出来。”这种“追赶生命”的时间观念和对生命的思考,在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中是极为少见的。
  虽然比尔·盖茨在一些方面都表现的比同龄人出色和优异,但这样一个天才少年,在四年级的时候差点面临降级的风险。
  前面说过,比尔·盖茨从婴儿时期就喜欢摇晃,而这种习惯也被他带到了小学课堂,他的一位叫罗勃的老师对比尔·盖茨的母亲控诉了他如下的罪状:
  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身体老是晃个不停;这么好动的孩子,到了下课时间,反而又懒得出去和其他同学玩耍,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
  母亲听了老师的控诉后,一再跟老师解释,比尔·盖茨绝对不是一个坏孩子,也绝不是存心跟老师捣乱,他只是有时候表现得有些散漫,但是罗勃老师反复强调,“秩序是一切的基础”,并不断列举小比尔的其他罪状……
  不久,父母决定让比尔·盖茨转班。
  虽然这样,比尔·盖茨还是一直不太适应学校生活。父母也常常提醒比尔·盖茨,任何团队都有自己的规范,他不能太任性,要学会和其他孩子一样遵守纪律。比尔·盖茨对这些道理都懂,但是照他的说法,他就是“管不住自己”。他总是在想老师课堂上讲的一些事情的时候,身体就不知不觉摇晃起来了。
  比尔·盖茨的父母开始认真考虑要不要比尔·盖茨降级一年。为此,当时学校的校长还特别邀请了比尔·盖茨的新班导海瑟·卡尔森女士和比尔·盖茨的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比尔·盖茨的父母和卡尔森女士阐述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认为小比尔似乎跟不上现在的班级,但是出乎比尔·盖茨父母的意料,卡尔森女士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小比尔不是跟不上,只是太特别了,他有时候不写做业,可能是因为作业太无聊了;他表面上看似散漫,精神不能集中,其实他的计算和阅读能力远远高出同龄的孩子。比尔·盖茨的父母听到卡尔森女士如此说,感到很诧异,接着卡尔森女士为了佐证自己的话,举了一个小例子。
  有一次,卡尔森老师要班上的同学阅读一本有关人体器官的书,这本书一共14页,才一会儿工夫,卡尔森老师就看到比尔·盖茨把书本合了起来,又开始在椅子上摇晃,而这时其他同学才看了一两页。卡尔森老师回忆当时,h1B尔不仅看得快,而且还准确地说出了书中的许多内容。
  卡尔森老师认为比尔·盖茨似乎只愿意做他感兴趣的事。像公民与道德这样的课程,之所以成绩差,是因为他不感兴趣,或者理解为他认为太简单了。比尔·盖茨的智商很高,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孩子。或许是因为他的聪明,才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

网友评价 0条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