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学堂 » 领导艺术 » 正文

不要有目标来诱惑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10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125
核心提示:到了企业实际,有些实权部门或单位,喜欢以革命的旗帜来迷惑人,可这样很具有隐蔽性,不容易被人发现,而且还可以名正言顺。一次

到了企业实际,有些实权部门或单位,喜欢以革命的旗帜来迷惑人,可这样很具有隐蔽性,不容易被人发现,而且还可以“名”正言顺。 一次听课,老师提到邓小平说过一句话:“左总是打着革命的旗帜,最容易迷惑人!”

以前笔者对“左”和“右”经常搞不清楚,后来经老师一讲才明白。

老师举了这样例子。“右”就是鲜明的反对革命,大家一听一看就明白,比如,上世纪80年代末的那场运动,大家一看就是一场反对党的活动。“左”就是打着革命旗帜,但容易迷惑人,比如,在文化大革命年代,有人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是典型的“左”的思想。其实,不管在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左”的思想并不少见,尤其在改革开放时期,有些人就是打着要“保护社会主义旗帜”来阻碍社会主现代化推进。

邓小平正是看透了这一点,就说了前面那句话:“左最容易迷惑人,因为他打着革命的旗帜!”

再反思我们现实生活、工作中,这样的现象和例子并不鲜见。

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部门或单位是这样做事情,打着“为了能够让企业好”、“为了能够为企业减少开支”、“为了不要让他人乱花钱,避免企业损失”等等,来控制企业资源,最终目的是让自己所在部门说了算数。

如果按经典的管理理论来说,目的就是“集权”。

可是,这些部门和单位可不会说自己是集权者,但可以打着“革命”旗帜来迷惑人。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一对父母答应自己子女,在结婚的时候,给10万元买嫁妆。这个钱还是先放在父母口袋里,毕竟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可能会乱花钱。

子女终于结婚了,可以到外面买自己的嫁妆。可钱还是在父母口袋里,只好约着父母前往购买。当决定要买某种价格不菲的商品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说:“太贵了吧。”当想买合适商品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说:“不好看吧。”

有的子女可能急了,可能会说一句:“这偏贵,那又嫌不好看,你自己买算了。”

父母马上会说:“我不是为你好吗?否则,我不辞辛劳地陪你来买!”

最后,在父母的陪同监督下,买了不到5万元的嫁妆。

父母还会说:“不错吧!我看这些嫁妆还是适合你们的。”

子女在一边只能无语了,毕竟,这花的是父母的钱。

假如换个角色,父母就是那些拥有资源的部门,而子女就是那些需要资源的单位,不是也一样吗?

可是,作为子女,遇到这样的父母,绝大部分都会这样埋怨:“嘴巴说给我10万,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可站在父母一方可能会说:“我就当心他(她)会乱花钱,幸好我陪着去买!”

这样的父母,就是典型的“左”的思维。

好像是为子女好,果真好吗? 

       其实,这样的父母无时无刻在控制着子女。当子女要谈婚论嫁的时候,还是以这种方式来管理,这样的子女一是长不大,二是父母自己也管不好。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不要有目标来诱惑人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hsbos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